|
风筝共海天一色 激情与梦想齐飞——滨海区以崭新面貌迎接第4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时间:2023-04-06 四十年,星转斗移;四十年,风华正茂。 创办于1984年的潍坊国际风筝会,不知不觉中,已经走过了四十个年头。如今,风筝会成为潍坊一张亮丽城市名片,打开了潍坊全面开放的大门,也搭建起世界了解潍坊、潍坊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 2016年,第3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滨海举办。自此,开启了风筝会与海洋牵手的浪漫之旅,进一步丰富了风筝的文化内涵,也让滨海成功站在世人面前。时光轮转间,第4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翩然而至,世界各地的目光也再一次聚焦滨海,共飨盛宴。 届时,一个富有活力、开放兼容、奋发向上的滨海区,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八方宾朋,向世界展现自己的激情与魅力。 节会与城市共繁华 一个节会因一座新城焕发新生,一座新城借一个节会强势崛起。滨海区与风筝会的牵手,恰恰印证了节会与城市之间的共生共荣。 2016年,第33届潍坊国际风筝会首次来到滨海区,彼时,这座新城刚刚升级国家级开发区6周年。从“更高、更远、更美好”“拥抱世界、共享蓝天、放飞梦想”再到“风筝一线牵、世界心相连”,一年一主题、年年有突破,风筝会与滨海区实现了共生共成长。 今年是风筝会落户滨海的第八个年头,风筝会的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力与日俱增。同样在八年间,滨海的经济规模实现了飞速增长,从过去单一的海洋化工产业起步,构筑起以新医药、新材料产业为主,吸附衍生海港物流、海洋文旅、海工装备等特色产业的优势产业集群。 多年砥砺前行化作了惊艳跨步。 一组组鲜活的数据令人振奋:2022年,滨海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营业收入1027.4亿元,总量首次突破1000亿元,实现同比增长18.8%,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实现利润107.1亿元、同比增长44.7%,首次突破百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位。 一条条产业链加速延伸完善:聚焦产业提质,滨海区把新医药、新材料作为主导产业和主攻方向,沿链聚合,打造集群,带动全产业链提质升级,加快培育“雁阵形”产业梯队和“群山有峰”的产业集群。力争今年规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300亿元、增长20%以上。 一个个重点项目正加速推进:弘润石化科技有限公司中间体原料加工配套项目,预计4月份全部调试完成,6月份全部投产成功;京新药业健康全产业链生产基地项目预计6月份完成安装,10月份试生产;绿色化工园基础设施配套提升项目正加速推进,力争5月底完成投用…… 岁月无言,踏石有印。如今,潍坊向北向海,一座高品质的现代海洋新区正在强势崛起。 今年,滨海区谋划储备了2023年重点项目108个,总投资1318亿元,项目数量较去年增加了48%。2月份,总投资216.5亿元的18个项目签约和总投资173.2亿元的18个项目集中开工,为全年开局冲刺奠定了主基调。 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风筝会举办奠定了基础,风筝会也为滨海带来了显而易见的“节会效应”。 每一次盛会的举办,既是文化交流的聚会,又是信息的聚会,还是财富资本的聚会,为现代知识、信息、技术的跨区域、跨行业交流提供了机会。滨海区坚持节会搭台、经贸唱戏的理念,不断加大加快对外开放步伐。 风筝会还进一步扩大了城市影响力。滨海区节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形成品牌,为特色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动力,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强力“助推器”,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了城市软实力,提升了城市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文化与旅游齐发展 风筝,是滨海与世界的美丽相约,让滨海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滨海。 滨海充分发挥节会赛事融合旅游的载体作用,深入推进文体旅融合,打造赛会双驱动,已连续承办多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将风筝会品牌打上日渐牢固的“滨海标签”,借力来自五洲四海的七彩风筝,将滨海拉向世界舞台“C位”。 办赛事,就是办城市,滨海谋赛有方。近年来,滨海围绕赛事“大做文章”,通过风筝会的举办引领带动城市旅游动起来。 一批高价值的品牌赛事IP不断涌现。 国际风筝冲浪锦标赛、全国帆船锦标赛、中国龙舟公开赛、全国及山东省赛艇、皮划艇锦标赛……滨海区引进了更多的国际性比赛落户,进一步提升了滨海的美誉度和竞争力,催生出了节会赛事游、海洋休闲游、欢乐海岸游、游艇出海游、渔盐体验游等各类形态,摩托艇、皮划艇、帆船等水上体验新业态的持续开发,也进一步促进了高品质海洋旅游休闲度假胜地的打造,实现了体育旅游快速发展。 以赛会为媒,滨海开发了渤海之眼摩天轮、千亩风筝放飞场、帆船基地、游艇码头等一批高端休闲娱乐项目,布局了国际五星酒店、大型连锁餐饮、优质温泉康养等一批精品配套服务项目,推动滨海文旅事业和文旅产业快速发展,为建设海滨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如今,滨海已经形成了“春放彩鸢秋冲浪,夏戏海水冬泡泉”的四季旅游模式,同时借助渔盐、民俗等文化资源,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文旅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 颜值与内涵同提升 “打造魅力海滨新城”,这既是滨海区接棒风筝会这一老字号节会后确立的愿景,背后折射出的更是“节会与城市共生”的思维模式。这种共生思维带来的一个显而易见的效应就是城市颜值与内涵的“提质扩容”。 如今,徜徉白浪河两岸,绿草如茵,乔木、灌木被多层次结合搭配,花、草、树相映成趣,处处裹藏着待人发现的惊喜,白茫茫的苍凉一去不返。随着越来越多绿色的“入驻”,白鹭、红腿鸥等多种野生水鸟来此聚集休憩,搭窝筑巢。 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滨海区以建设“全域大花园”为目标,强化“综合治气”、突出“源头治水”、实施“全链治废”,加快推进综合环境整治、全域绿化提升,加快建设“美丽滨海”。 山河秀丽本如是,还看杨柳醉春烟。从一域到全局,滨海在变,天越来越蓝,水越来越清,地越来越绿。一座城市、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幸福美丽城市正款款而来。 “办好一个会,搞活一座城”。从现在到4月15日正式进入“风筝会时间”,滨海区坚持办节会和建城市相结合,风筝会成为城市蝶变的加速器,城市从面貌到管理,迅速蜕变升级。 连日来,在风筝放飞场,工作人员不停对草坪压实压平,普浇一遍“返青水”,助力苗木返青复绿。工作人员介绍,“绿化养护对季节性要求比较高,我们正盯紧靠上,全力以赴向前推,确保风筝会开始前达标投用。” 细心的市民还发现,进入停车场的道路比以前更加畅通,停车更加方便。今年,对位于风筝放飞场西侧的停车场进行了科学合理规划,新增了出入口,重新划分停车位,增源挖潜破解市民停车难题。 “办节会”与“建城市”相结合,城有气质,景有颜值。滨海区加快推进滨海旅游度假区各项形象提升工程,加强周边和绿化带内环境卫生整治,对海景路和海安路道路两侧绿化景观进行全面提升,为风筝会的举行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身边街景在刷新。”沿海汇东路前行,璀璨灯光点亮了白浪河两岸,远处“渤海之眼”流光溢彩,光影勾勒出城市水岸线如梦似幻的景象……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人民城市为人民”,而城市品质的蝶变跃升,群众最有获得感。 市民总能在不经意间发现,城市在悄悄“更新”。公园游步道变美了,公园游乐设施、健身器材“升级”,绿地上多了许多明艳的花卉……对于市民来说,这种变化是有“质感”的,是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 外塑形象和颜值,内提品质和能力。滨海区于贴心处落地,于细微处着眼,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质量稳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海滨城市愈发动人。 四月好景鸢为媒,宾主传杯不放杯。潍坊滨海,正敞开怀抱,以最饱满的热情、激情、活力,迎接各方宾客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