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铸魂 以旅兴业 文旅融合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走进齐鲁 >>山东儒商 >> 儒学 儒将 儒商
详细内容

儒学 儒将 儒商

时间:2023-06-06     作者:于新龙【转载】   来自:搜狐网

中国传统儒学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千年浸染,无处不在。如溯源循流,既能为儒学正本清源,也能给人寻幽探微之乐。

儒学

话说先秦百家争鸣,到后来只剩下杨子、墨子、孔子三家鼎立,难分轩轾。孟子说:“杨子提倡‘为我’,这是目无君王;墨子提倡‘兼爱’,这是目中无父。心目中没有君王和父亲的人是禽兽。”于是,众儒生渐渐崇尚儒学,因此有人认为孟子是儒学的最大功臣。

其实,儒学不仅满足了君、父的要求,表达了文人的家国情怀,以入世的思想、担当精神承担社会责任,比起杨子的“为我”、道家的出世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且儒学以礼乐治天下的主张,让百姓看到一种“民为贵”的希望。

所以千百年来,人们津津乐道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希望这些贤人智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当谢安隐居东山,以山水为乐时,时人皆曰:“安石(谢安的字)不出,奈天下苍生何?”谢安终于出山了,担任宰相,指导侄儿谢玄等人在淝水击败了前秦苻坚的百万大军,为东晋续命五十年。

这可视为儒学“达则兼济天下”的典范。

然而以礼乐教化治天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三千年历史,无数公卿,有几人能做到?即使用儒学治天下也往往参用法家的思想。汉宣帝听说太子(后来的元帝)喜欢儒学,就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话的意思是,汉家自有法度,本来就是法家、儒家兼用,怎么能像周朝那样单纯地任用儒家思想施政?他甚至因此预见到汉朝的衰败。

即便是儒、法参用,甚至是只要能用的都拿来,也未必能治好天下。诸葛亮忠心昭日月,被视为智慧的化身,尽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仍然是“出师未捷身先死”。

王安石算是豁出去了,连天地祖宗(“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都不管不顾,苦心变法,前后七年,除了一地鸡毛,就是百年是非任人评说,甚至有人认为北宋是因为他而灭亡的。

“治大国如烹小鲜”,谈何容易!

儒学修身可以,“治国平天下”就比较难。因为不管哪门学问,拿来治国都是巨大的挑战,秦朝用韩非的思想“治国平天下”,二世即亡。

但儒学讲求做人要有家国情怀,以德教治天下,以理服人的思想还是高于其他各家的,所以尽管诸葛亮频年征战,身死军中,仍然“诸葛大名垂宇宙”,天下志士无人不对他顶礼膜拜。即便是今天,儒学依然德被邻国,屹立东方。

儒将

所谓儒将,除了英勇善战,进可攻退可守,为国家屏障外,还必须胸怀祖国,心系苍生,“苟利国家生死以”;还必须胸有韬略,手不释卷,“腹有诗书气自华”。 

儒学是一只不死鸟,谁能将它移植到其他行业必将石破天惊。

三国时的周瑜是一个奇才,文武兼备,且多才多艺。他会音乐,俗话说:“曲有误,周郎顾。”意思是周瑜回头看你,一定是你弹奏的曲子出现错误。偶尔有音符弹错了,只有专业人士才能听得出来,可以想见周瑜对音乐之精。

人生得英俊潇洒,如玉树临风,二十来岁就娶了江东美女“二乔”中的小乔。“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美女配英雄让数百年后的风流才子苏轼艳羡不已。

少年得志,二十多岁就做东吴的水军元帅,主管东吴的军事。曹操八十万大军下江南,以张昭为首的大臣吓破了胆,都劝孙权降曹。只有周瑜主战,并任孙、刘联军的主帅,以数万人马破曹操百万大军,“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烟飞灰灭”。赤壁一战,让东吴立国五十年。 

抗金英雄岳飞,是南宋著名的主战派,一直战斗在前线,十余年间与金兵大小百余战,所向披靡,金人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然而抗金艰难险阻,一方面要与金人的铁骑对阵,北人骑马,南人乘船,南人的战斗力往往不如北人。另一方面,朝廷畏敌如虎,不敢战,不愿战,不准战。岳家军在北伐途中连战连捷时接十二道金字牌撤兵,岳飞最终在风波亭遇害,时年三十九岁。正如《满江红》中所写“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手握十万精兵,本可跃马河朔,直捣黄龙,迎回二圣,雪靖康耻,洗臣子恨,补金瓯,朝天阙。可奸臣弄权,丞相掣肘,探囊可取的功业却成了遗恨。“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没有知音,无人理解他的爱国心、报国志,但他做梦都没有想到奸臣要自毁长城。

名将韩世忠曾质问秦桧:“岳飞身犯何罪?”答曰:“莫须有。”“莫须有”是宋代口语,一说是可能有,一说是无须有。韩世忠悲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奸人得志,杀人连借口都不要。

时至今日,杭州西湖武穆王岳飞坟前跪着一干奸臣,其中有秦桧夫妇。 

岳飞北伐没有成功,然而他的风头盖过了历代名将,淮阴侯韩信灭族了,范蠡归隐了,李靖没有封王,为什么?岳飞是儒将呀!

儒商

所谓儒商,既有成功商人的诸多资质,又能心系祖国,有儒家兼济天下之志,为强国、利民贡献自己的财富乃至才智。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随着儒家忧国忧民思想的深入人心,儒学在一些行业中崭露头角,比如说商业。

近代著名的儒商非胡雪岩莫属。胡雪岩从一个药铺学徒成长为经纬国事的豪商巨贾,其过程艰难曲折,我这里只谈两件事。

一是他开创的胡庆余堂。从清代到如今,胡庆余堂已是百年老店,他在店内面向店员挂了一块戒欺匾。就是讲诚信,药材货真价实,足斤足两,老少无欺。一个店要长久经营下去,一定要取得用户的信任,投机取巧能取胜一时,但日久必露馅。胡庆余堂至今还在,也再一次证明:诚信是无价宝。

有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2.5年。

胡庆余堂还坚持给部分贫苦人施舍药材。

二是他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

1867年,新疆匪首阿古柏自封为王,立号为哲德沙尔汗国,宣布脱离清廷。俄国乘机占据伊犁,英国虎视耽耽,意欲瓜分西北。当时清廷财力有限,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和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斗争激烈,李鸿章力主放弃新疆,左宗棠说:“倘若一枪不放,将万里腴疆拱手让人,岂不成了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慈禧太后觉得言之有理。1876,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的名义率领6万湖湘子弟从兰州出发,抬棺西征,在血雨腥风中冲锋陷阵,一年后收复新疆全境,这是近代史上最扬眉吐气的一件大事。

然而,西征之初,清廷拿不出现金支付军需,连借钱都借不到,商人胡雪岩通过在上海汇丰银行的朋友上下斡旋,先后六次向英国查打银行借得白银8701万两,从而支持了左宗棠巨大的军费开支,使得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回到祖国的怀抱。 

没有胡雪岩的支持,就没有左宗棠收复新疆的胜利。

香港已故大亨邵逸夫与哥哥们联手创办了“邵氏影业”,开创了“东方好莱坞”,邵氏影业拍摄过无数经典武侠剧,捧红了一个又一个明星,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富了以后的邵逸夫开始捐资助教,几十年来,他总共捐建了6000多座“逸夫楼”。这是个什么概念,中国有2000来个县,也就是说全国每个县都有2-3座“逸夫楼”。而他捐资助教的目的也一清二楚,世界大国博弈的焦点是科技,教育是科技的基础,邵逸夫的目的就是要使中国强大。

施惠教育,立志报国的邵逸夫活了107岁,正应了一句古语:仁者寿。

玻璃大王曹德旺一心制造世界最好的玻璃,他不赚快钱,更不赚昧心钱,先后捐资160亿,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人之一,更是当代中国的首善。

面对美国的制裁,他斥资一个亿请最好的律师,历时三年告倒了美国商务部。

近年来,他目睹美国借助芯片毫无底线地打压华为、中兴等企业,企图扼住中国崛起的势头,于是拿出100个亿建造福耀科技大学,培养基础学科人才,准备建成之后交给国家,希望在中美科技战中杀出一条血路。

这才是中国企业家该有的胸怀、志气!

一个人钱赚得再多,如果不能为百姓的福祉献一份财,不能为民族的振兴尽一份力,不能为祖国的崛起尽一份心,也不过是一个守财奴。纵观古今中外,名垂青史的都是利国利民的英雄。

中国士人的传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随着文化的普及,读书人多起来了,“学而优则仕”这条路愈走愈窄,每年公务员考试,有的是千人竞争一个岗位,所以有大量的士子走上了经商之路。如果大量的商人都是儒商,都有家国情怀,像胡雪岩,邵逸夫,曹德旺那样创办实业赚很多钱,然后将这些钱拿来实现自己的梦想——让祖国强大起来,那么中国即便不能富甲天下,甩开“老二”的名号也该指日可待。

西方哲人认为:世界的未来在东方,他们的目光似乎关注着孔孟儒学。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0534-5655351
行政办公室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