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传承 |圣人们的思想而今对我们的影响有多大?时间:2023-07-02 我们都知道,咱们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明。然而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诞生了不少知名的贤人墨客。其中不乏有老子、孔子、鬼谷子、孟子、庄子、韩非子这样的大人物。 大家耳听能详的当数老子和孔子,他们分别代表道家和儒家。老子与孔子同属一个时代的人物,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 但具体划分老子肯定是早于孔子的,也就是说比孔子大了不少。在学术界也有认为孔子早于老子的说法,这种说法在历史记载当中显然不靠谱。所以说老子早于孔子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求学问道的生涯中,孔子还曾拜访过老子,谈及如何“得道”的话题。 老子与孔子对于我们中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思想作用。其实细分开来,老子的道家与孔子的儒家是对立的,也就是说老子主张无为,孔子主张有为。 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通俗理解为,道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原始之母,因此人要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道法自然不是指与自然对立,道是终极的,绝对的,所以道就是自然。 自然这个概念在老子的学说中一般有三个方面构成,简单来说就是不干预,不勉强,顺其自然任万物自由发展。 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主要以道与德和经三个方面组成,而孔子的《论语》是以政治、教育、文学、哲学及立身处世多方面组成。所以由此可以看出无为和有为的表现。 道家与儒家,老子与孔子,一个主张无为,简单来说就是不要破坏自然发展的规律,顺其自然。一个主张有为,简单来说就是世间一定要通过人为去发展,去发现,去学习。 两者之间没有根本的对与错,其实也挺矛盾,但正因矛盾才能促进事物发展。那么我们到底该学习谁呢?这个问题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就曾表示“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简单易懂的意思就是说,道是刻在骨子里的思想,不可或缺;儒是表现在外表的一种行为与认知,也不能没有,最后大度一些去看待这个世界,就能想通。 然今天我们的社会发展,似乎很接近儒家思想,要学习要发展要有为。圣人们的思想而今对我们的影响到底有多重要,记得央视名嘴白岩松曾接受采访时表示“是道德经救了我,是老子影响了我,没有道德经可能就没有我的今天。” 同样是央视名嘴撒贝宁也曾表示“很喜欢论语,经常读论语,我们不能没有这种思想。”然现如今的我们,可谓是读书的越来越少,所以焦虑、恐惧、煎熬的人越来越多。因为没有正确的认知,所以感到焦虑,恐惧也是正常。 同时也深知圣人们给我们带来的思想,以及重要性;天地万物非《道德经》不能解释,人文社会非《论语》不能搞懂,点化开悟非《易经》不能得道。孔子三十岁看清了人生的大道,四十岁没有了疑惑,五十岁读《易经》得道后潸然泪下,便有了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 读书而非心灵鸡汤,论读书的重要性,而非心灵鸡汤的重要性。青年时期的我们当多去了解历史,多学习圣人们的思想,多读圣人们的著作;从而达到优化自己,丰富自己,充实自己最后满足自己。欢迎讨论你对圣人们的看法与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