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铸魂 以旅兴业 文旅融合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走进齐鲁 >>山东儒商 >> “我心中的张謇” 丨张启祥:一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儒商
详细内容

“我心中的张謇” 丨张启祥:一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儒商

时间:2023-07-25     作者:于新龙【转载】   来自:搜狐网

张謇是一个出生学习事业于南通的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一直深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由此他才可能成为1894年甲午恩科殿试的状元,但是我们更看到他思想上格局深邃、高瞻远瞩,行动上开天辟地、影响深远,其所思所言所行都跟随世界文明进步潮流,而且留下那么多创新超前的壮举,至今都不过时,一直为我们后人所用。

当然,张謇有过两段短暂海外经历。第一段是1882年张謇29岁时作为吴长庆的幕僚去了朝鲜一年多,但是当时朝鲜是一个落后地区,并不具备对张謇思想大冲击的条件。同时,他作为幕僚,更多的是“理画前敌军事”,即从军事方面去观察和考量朝鲜。第二段是1903年张謇50岁时到日本考察了70天,但是这场东游经历更多是充实完善丰富了他的思想。因为早在1895年,张謇便开始创办实业上的大生纱厂,1901年创办通海垦牧公司、广生油厂、大兴面厂、大生轮船公司等,与实业救国几乎同步,1901年张謇创办了教育上的通州民立师范学校,1902年创办了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三江师范学堂等,也就是说,张謇“父教育母实业”、“棉铁主义”和环保生态的产业链建设等思想雏形已经在赴日考察前基本形成。

1924年4月19日张謇在欢迎日本青年会来通参观时做了一个演讲,他说:“二十年前,鄙人曾东游考察教育,其时南通之大生纱厂及师范学校,已先后成立。创设师范而先之以纱厂者,教育必资于经费,经费惟取诸实业,所谓实业为教育之母是也。”引申说,一百年前的张謇本人也确认,他的“父教育母实业”的主体思想在他去日本前已经生根发芽并有实践的探索。

我们看到,在处理国家和个人的关系时,张謇牢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说“士负国家之责,必自其乡里始”,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家乡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实业救国,教育强国,再到地方自治,实践了爱国爱家乡的深层次内涵。在发展实业的过程中,张謇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儒家古训,汲取《道德经》《大学》养分,撰写名对“大利无言,生财有道”,指导着大生纱厂等企业用传统商道去经营,更走上《厂约》等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在办慈善的过程中,张謇将儒家所说“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给予充分实践。对于张謇自己所说“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中的如何“弥缝”,他考虑得非常全面周到。张謇,就是一个完完全全彻彻底底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晚清大变局大环境下成长出来的爱国企业家的典范。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结果,那么张謇精神,就是张謇本人在南通乃至中国具体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0534-5655351
行政办公室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