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铸魂 以旅兴业 文旅融合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文旅视野 >>时政要闻 >> “读屏”时代,我们为什么还爱纸质阅读?
详细内容

“读屏”时代,我们为什么还爱纸质阅读?

时间:2023-08-24     作者:王婷婷【转载】   来自:济南宣传

读书之乐乐无穷,春夏秋冬乐其中。

无论是学习提升,亦或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又或是休闲消遣,读书自古便是最佳选择之一。

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阅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多样化媒介让阅读方式有了更多选择,也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体验。

“读屏”时代,对于纸质阅读,我们为什么还有着更多坚持和热爱?

纸质阅读,仍是读书的首选

从电脑网络在线阅读,到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手机阅读,甚至听书、视频讲书——随着技术快速迭代升级,承载内容的媒介也愈发丰富,塑造着不同的阅读方式。



自1999年起至今,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持续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从其公布的数据能够更好地感受到阅读的变化。

今年最新发布的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为81.8%,图书阅读率为59.8%,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80.1%,手机移动阅读成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主要形式。而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2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6.3%,图书阅读率为54.9%,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40.3%。

通过数据对比能看出,十年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持续稳定增长,图书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都在增长,只不过后者增幅要更大。

不可否认,在互联网“读屏”时代,因为便捷、容载量大等特点,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

多元化阅读方式在稀释着不同阅读方式的占比,但并不意味着纸质阅读的消失。

纸质阅读,依旧是人们读书的第一选择。



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在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中,“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占比最高,为45.5%,也就是近半数的人在选择阅读时还是更青睐纸质阅读。2022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8本,高于2021年的4.76本;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33本,高于2021年的3.30本。

一场场图书盛会,也用有力的数据证明着纸质阅读的魅力。



第三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现场

前期,在济南举行的第三十一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约亲友结伴选书、淘书,“成摞成摞”买书,行李箱、小拖车齐上阵,收银台前人潮涌动……这一幕幕火爆场面,不仅释放着泉城人的爱书热情,也展现着人们对于纸质阅读的青睐。

为期5天的交易博览会,吸引了全国各地1700多家出版印刷发行单位参展,共展出各类出版物76万余种,总交易额达8.6亿元,吸引读者80余万人次,各项数据再创新高。

今年年初举办的第三十五届北京图书订货会分会场暨首届济南书市,现场零售约37.3万册(套),销售交易额共计约6000万元,吸引读者10余万人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图书盛宴点燃着全民阅读热情,背后更隐藏着市民对于以纸质阅读为代表精神文化的“求知若渴”。

捧起一本纸质书,有着太多美好

数字化阅读方式如此便捷,为什么我们还爱着纸质阅读?

选择纸质阅读,并不是固步自封的守旧情怀,而是其中有太多美好的感受,让人难以割舍。

纸质阅读有着独特的气场,可以说是自带氛围感和体验感。无论是午后斜阳中的品茗赏读,还是静夜青灯下的掩卷长思,即使在“读屏”时代,“捧起一本纸质书”依旧是公认体验感最好的阅读,将阅读仪式感拉满,更容易让“读书人”进入“沉浸式”阅读中。



纸质阅读带来的互动,隐藏在选书、看书、藏书等不同的场景中。尤其当我们用手捧起一本书,或是一页页翻开仔细研读,或是浏览式快速翻阅——书本的重量压在手上,油墨纸张形成的书香淡淡传来,“读书人”的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感官都被充分激发,形成更为深沉的阅读交互感。

和无形的数字相比,拥有实体的纸质图书更容易让人对阅读有确定感,也更容易“信服”内容,“白纸黑字”“签字画押”也是这种确定感的展现。在阅读情感中,纸质阅读还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需求。因厚度、材质、字体、开本甚至保存时间等元素不同,纸质图书呈现着不同的形态,尤其随着现代装帧设计加入,让一些优质图书自身就成为艺术的展现,为内容赋能增值。无论是多年前夹在书中的一片树叶,还是曾经在书上的写写画画,还有各种精美的书签,都与阅读中的记忆一起赋予这本书对于“读书人”的独一性。而电子阅读中,这些承载着阅读情感的元素都消失不见,成为千篇一律冰冷数字展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对于个人来说,读书可以博览古今,汲取智慧、开阔视野,学习技能、积累经验,对于认知能力和文化涵养的提升有着重要作用。与屏幕的不稳定闪现状态相比,印刷成形的纸质版图书为固态化,在精阅读、深阅读和长阅读方面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也更能让人沉下心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电子屏容易带来视觉疲劳。在国家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中,明确控制电子产品使用,学校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这也不难理解,对于接触各种电子产品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自小也需要浸润在纸质阅读中。

不难看出,纸质阅读在促进阅读中有着数字阅读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这,也是我们选择纸质阅读的原因。

在济南,无法不爱阅读

纸质阅读,对于我们,还有着刻入骨子里的基因。

中国四大发明中,两个就与纸密不可分,那就是造纸术和印刷术。

济南自古就是书城,阅读的承继和氛围尤为浓厚。

这是一座“有传承”的“爱阅之城”。从伏生冒死壁藏《尚书》,教之齐鲁,传之后世,到宋代李清照和赵明诚“赌书泼茶”;从明清时期成为山东最大的图书市场,再到中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济南“藉书园”。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泉城爱书,更乐书。



这是一座“可沉浸”的“爱阅之城”。以图书馆为主体,图书馆分馆、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城市书房、新华书店等阅读设施为载体的“五位一体”模式形成了联动合力,推动了济南全民阅读迈向深入。截至2022年,济南已累计建成图书馆、图书馆分馆、图书流动站394个,建设社区图书馆室800个、农家书屋4482个,再加上如今已建成的45家“泉城书房”等多样化阅读空间,济南的阅读体系更为便捷、畅通。阅读的触角延伸到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用一座城打造的完善阅读空间为“读书人”提供更多美好的沉浸阅读体验。



这是一座“可参与”的阅读之城。济南连续举办13届“书香泉城”全民阅读节,创新推出“泉民荐读”“泉民悦读”“泉民共读”“泉民夜读”“泉民典读”“泉民畅读”六大行动,各种有关系列活动贯穿全年,引领社会阅读风尚。不断拓展阅读的外延,更多融合性、沉浸式、立体化的阅读推广活动让书香满泉城,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在交流中尽享阅读带来的充实和快乐。坚实的文化产业基础更为阅读提供着无形的支撑,驻济的大型出版机构已达到15家,济南出版产业集群被评为“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可以说,只要你愿意,随时都可以在这座城以书会友、以书论道。

阅读,在这座城已逐渐成为公众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央视财经频道2022-2023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显示,36个大中城市中,最爱看书的五个城市是:济南、宁波、厦门、大连和拉萨,济南排第一。而济南人业余休闲时间阅读学习比例为27.7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

在济南,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沁润全城,在沉淀中承载文化传承,凝聚着这座城市的情怀,推进城市软实力稳步提升,让这座城有着强劲的精神张力和澎湃的发展活力。

自是书香恒久远,唯有书香最醉人。

无论何时,开卷读书,都是最好时。浸润着泉城书香,期待与你一起捧起书本,沉醉其中。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0534-5655351
行政办公室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