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铸魂 以旅兴业 文旅融合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文旅视野 >>时政要闻 >> 聚力打造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
详细内容

聚力打造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

时间:2023-09-27     作者:周全国【转载】   来自:“山东宣传”微信公众号

儒家文化由尼山发源并绵延至今,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构建了一方“和而不同”的文化世界。尼山由此成为一种文化的隽永象征,一座思想的巍峨殿堂。

9月26日至28日,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尼山举办。这样一场跨越时空、超越国界的文明对话,既是对以往交流成果的深化与提升,也是对世界之问、时代之问、现代化之问的探讨与回答。

加强文明交流互鉴,应对全球性挑战,既需要物质力量,也需要文明力量。



第九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以“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文明交流互鉴 共同应对全球挑战”为主题,着眼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和构建人类美好未来,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主张以宽广胸襟实现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吸收借鉴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以团结化解分裂、以合作回答对抗、以包容代替排他,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广阔空间。

16个国家的驻华使节、12个国家的友好省州州长和市长及外媒记者、专家学者等近160名外宾出席论坛相关活动,展现了论坛强大的国际吸引力。

01

在尊重文明差异性中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文明倡议中深刻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全球文明倡议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贡献了中国智慧。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人类文明的形成发展和繁荣进步离不开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而尊重差异性是文明对话的起点,也是文明能够交流的前提。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应当承认和尊重文明多样性,以平等和欣赏的眼光看待不同文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一方面,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历史潮流不可阻挡。另一方面,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日益加重,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其中固然有文明差异的因素,但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当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尊重文明的差异性中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成为现实的选择。



02

在坚定文化自信中

实现文明的交流互鉴

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下,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不同文明包容共存、交流互鉴,在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明的交融互鉴,需要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为支撑。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都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

中华文明凝结着中华民族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是人类文明的璀璨结晶,包含着许多人类共同遵循的普遍性生存智慧。它对于当今世界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具有历久弥新的普遍性指导意义和现实性引领价值。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也铸就了博采众长的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我们要大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力打造文明交流互鉴新高地,聚力探索文化活态传承新模式,聚力塑造文旅融合发展新优势,聚力拓展文化对外传播新途径,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解决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中国方案。



03

在坚持守正创新中

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新征程上,坚持守正创新,就要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继续推进“两个结合”,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坚持守正创新,就要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以及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基赋能;坚持守正创新,就要以广阔的世界视野、深邃的历史思维、长远的战略眼光,多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寻求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处,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命、产生新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大地永放光芒的精神财富,既是精神密码,也是精神路标。之所以历久弥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原因就在于它所拥有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巨大的时代张力。我们要在守正创新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历史自觉,向经典学习、向传统学习,自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让我们携手共进,更好地汲取中华文化积蓄的智慧与精华,深入研究中外文明、古典文明,持续广泛开展人文学术交流合作,架起文明对话的“连心桥”,把超越国度的优秀文化“引进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在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中始终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电话直呼
在线客服
在线留言
发送邮件
企业位置
联系我们:
0534-5655351
行政办公室专员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还可输入字符250(限制字符250)
技术支持: 建站ABC | 管理登录
seo seo